5月8日,在溫縣祥云鎮古賢村的碾饌標準化生產車間里,村民張二軍一邊操控炒鍋,一邊對記者說:“現在青麥正嫩,正是制作鮮碾饌的好時候。以前靠人工翻炒,費時費力不說,還總擔心炒得不均勻。去年俺村建了生產車間,碾饌的制作環境更衛生、操作更方便、品種更齊全,產量也大大提高!
記者在碾饌標準化生產車間看到,電動磨盤、油炸機、膨化機、封盒機、清洗機一應俱全,地面、墻面干凈衛生,十多位身著工作服的村民有條不紊地操控著機器,將從電動磨盤上流瀉而下的“綠色瀑布”裝入盒內、封口、入冷庫儲存。
車間周邊的麥田欲黃還青,麥穗隨風擺動,淡淡的麥香讓人心曠神怡。記者看到,正在加緊施工的農產品展廳已經初顯大氣、簡潔的風格。在田邊的空地上,村民張宗慶正帶著家人壘砌傳統的灶臺!半m然電鍋和土鍋翻炒制作的碾饌沒啥區別,可碾饌文化節期間游人也想在標準化車間旁感受手工制作的熱騰勁兒!睆堊趹c說。
碾饌制作要經過青麥脫粒、水洗、翻炒、晾干、去雜、剝皮、拌油、推碾等工序。古賢村人加工碾饌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初,古賢碾饌以工藝精湛、品質上乘而聞名。近年來,該村發揮地處國家農業產業園核心基地的區域優勢,將“綠”碾饌逐步做成了“紅”產業,每年小滿前后都會舉辦碾饌文化節。
“再過幾天就是碾饌文化節了,屆時俺村大街兩側將擺滿石磨,磨盤上的青麥仁隨著石磨的轉動被搓成青蔥的碾饌。游客們會好奇地圍著石磨,邊看邊品嘗新鮮的碾饌!惫刨t村“兩委”干部秦廣改說,“看到游客們很想體驗麥子變成碾饌的過程,村里就把幾個舊院落改建成頗具古風的碾饌加工體驗區!
作為“孔門十賢”之一卜子夏的出生地,古賢村別有一番鄉愁景色。碾饌加工體驗區的茅屋、木廊、石碾有種被古樸時光浸潤過的醇厚,稻草人、鮮花、蔓藤是令人向往的鄉村味道。
碾饌屬于季節性食品,每年銷售碾饌的時間最長也就20天。為增加碾饌產量、強化品牌保護、拓寬增收渠道,古賢村去年以來建設了車間、冷庫,申請了古賢碾饌商標,成立了與電商合作的碾饌銷售公司。
“以前碾饌文化節期間,村里日產碾饌250公斤,現在有了加工車間,日產碾饌增加到2500公斤!惫刨t村黨支部書記黨志偉說,“現在一年四季我們都能生產碾饌,還新開發了麥酥、鐵棍山藥酥等特色食品,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20萬元以上,僅碾饌標準化生產車間就可帶動10余戶群眾年增收5萬元。眼下,古賢碾饌正在申請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相信申請成功后,村里又會迎來一個大發展機遇!
(記者 陳 彬 通訊員 崔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