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承擔著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社會職責。地方高校應當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思想,堅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的發展原則,主動對接鄉村發展工作,積極履行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職責。
地方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優勢。一是地緣優勢。從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整體布局來看,大多數地方高校分布于地級市靠近農村的地區,對周邊農村地區接觸更廣、感觸更深,在服務鄉村經濟、文化發展方面具有鮮明的地緣優勢,更能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地方高校應當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緣優勢,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的諸多需求,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二是人緣優勢。地方高校具有專業的現代化人才,是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要把人力資本放在首要位置。地方高校所具有的人才優勢正好能夠滿足當前農村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應當充分發揮人力資源這一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培養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為鄉村發展輸出大量高水平的技術型人才;也可幫助鄉村培訓現代化優秀農民,為鄉村經濟發展培養相適應的專業人才,更加有效地服務鄉村發展。三是資源優勢。地方高校在建立之初就以服務社會為基本職能,科研水平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要充分發揮社會服務職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持。
地方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策略。一是強化高校責任意識。地方高校的地方性本質屬性,決定了應當將服務當地經濟發展作為辦學宗旨和目的。要強化服務鄉村發展的責任意識,將服務鄉村發展納入學校發展的戰略決策中,體現于教學發展全過程,不斷完善相關服務機制,充分發揮在推動鄉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健全高校服務機制。當前,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仍是農村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但在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含量較低,導致發展效率較低、質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地方高校應當完善科研服務機制,充分利用科研優勢,以農產品加工企業需求為導向,將其需求同科研項目提供的科技服務無縫對接,推動農村農產品加工業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要完善管理機制,成立服務鄉村發展的專門管理部門,建立相關的組織架構,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同時將責任落實到人,提高工作效率,有序推進服務鄉村發展的工作。例如,設立專項資金,對主動參與鄉村建設的教師、學生給予資金補貼;將服務鄉村振興納入對教師、學生的考核評價制度,對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師生授予相關榮譽稱號和給予相應獎勵;允許教師通過兼職的形式參與鄉村振興建設。三是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精神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推動鄉村發展不僅要加強鄉村經濟建設,更要加強鄉村精神文化建設,為鄉村發展提供強勁的精神動力。地方高校應當承擔起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的責任,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大學生鄉村實踐、巡回演講等活動,向農民講解國家相關政策,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加大對農村傳統文化的研究,挖掘和保護鄉村優秀農耕文化,為鄉村傳統文化注入勃勃生機,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四是加強人才建設。地方高校要根據鄉村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實際變化,不斷調整人才培養計劃,打造一支層次分明的鄉村人才隊伍,為鄉村發展提供多元化的人才。要著力提升農民職業技能和管理能力,可選拔優秀教師定期到鄉村教學,組建科技專家服務團隊,為農民生產活動提供技術指導。要深入挖掘農村傳統優秀文化,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具有較高的鄉土文化的現代農民,增強農民對鄉村發展的信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我國“三農”發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地方高校要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推進鄉村發展的產學研合作,更好發揮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智力支持和科技引擎等優勢作用!
。ㄗ髡邌挝唬航棺鞔髮W)
□張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