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作南太行深處,有一家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初、靠木材生存的國有修武林場。近年來,該林場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發揚塞罕壩精神,變吃“木材飯”到端“金飯碗”,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多贏。
1998年,全國天然林保護工程全面啟動,這對于長期依賴木材生產生存的國有修武林場來說,意味著“斷炊”。是繼續吃“木材飯”,還是另辟蹊徑,謀生存、求發展。
該林場總面積2437.56公頃,全場分兩個林區,與云臺山景區相連。豐富的林業綠色資源是林場發展的獨特優勢,只有依靠云臺山景區這棵參天大樹,走森林旅游業發展之路,才能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修武縣為了把云臺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事業做大、做強、做精,作出重大戰略決策,把云臺山國家森林公園與云臺山景區管理局的旅游開發、旅游經營整合為一體。體制改革為林場轉換經營機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林場走上了綠色發展新路。
為解決國有修武林場面積大、管護人員少,人員老齡化、管護效率低等問題,林場面向社會采取公開招投標方式,與中標單位修武縣綠博園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國有修武林場公益林管護合同》,不僅解決了林場進人難、人員少、壓力大的問題,也提高了林區生態保護的管護成效。
為發展生態旅游,林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資84萬元建成了森林防火預警系統,有效地保護了國有森林資源的安全。馬頭山林區管理站舊址因房屋墻壁年久失修墻體裂縫致使石梯滑脫,林場投資9.3萬元對馬頭山林區擋墻進行整修,解決了職工和游人的安全問題。通往馬頭山林區的大水峪橋梁段,因雨水沖刷致使橋體坍塌,林場又投資9.2萬元進行修建,方便馬頭山林區職工和大水峪村民出行。
林場地處深山區,馬頭山林區辦公樓依山而建,三面緊鄰山體,遇到大雨,時常會出現塌方現象,存在嚴重安全隱患。2020年,林場向上級申請資金15萬元,對馬頭山林區辦公樓護坡進行加固。山區冬季溫度低,飲水設施年久失修,為了改善林區職工生活飲用水問題,林場在投入資金對云臺山林區水池、水管以及排水設施維修的基礎上,又投資60萬元,在鋸齒山林區修建了一座300立方米的水池,改善了職工的生活生產條件。
森林公園擁有優質的森林資源和物種資源,林場與修武縣自然資源局聯合,在央視多個頻道、欄目推出云臺山形象宣傳;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重點城市推出云臺山風光圖片展。在云臺山官方網站推廣科普生態旅游線路,通過加大生態旅游的推介力度,來森林公園游覽的游客日益增多,并帶動了周邊一斗水村、片馬村的經濟發展。
記者 楊仕智 通訊員 周鋼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