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娜
新聞專題制作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黨中央加強基層群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夯實執政基礎、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黨和人民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出了更高的建設要求和更全面的功能需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改進創新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機制”,就是要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走深走實,使其更好發揮出傳播黨的創新理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培育社會文明風尚、促進基層有效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斷豐富廣大懷川兒女精神世界,增強焦作文化底蘊與文化自信,更好地服務于焦作高質量發展。
要加強領導統籌,形成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一是圍繞“誰帶頭做”,完善“一把手”制度。各級黨組織領導要切實履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第一責任人”職責,切實增強工作的推進力和執行力。二是圍繞“大家一起做”,建立協同運行機制。在設計和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方案時,應廣泛征求意見,換位思考、共建共享,制定與各部門、各單位、各機構聯動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制度和激勵措施,實現長期有效的協同發展。
要強化資源整合,完善多元化陣地建設機制。一是優化陣地建設,加強陣地的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對已掛牌的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按照“六有”標準進行優化提升,對尚未掛牌的抓緊推進。二是深化整合力度,持續推動“三中心”即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落地,實現資源的有效疊加,發揮最大功效。三是注重拓展延伸,除了線下陣地的建設,更要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線上網絡平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學習強國”網絡平臺,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融合,打造功能多樣化的網絡陣地,實現信息互通共享、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要壯大志愿力量,建立長效化志愿服務機制。一是壯大服務隊伍,優化志愿隊伍結構。發掘縣、鄉、村(社區)優秀黨員中的“領頭雁”,通過黨組織引領、村委員推動、志愿組織吸引,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發掘黨員、青年、婦女、老年志愿者中的“熱心人”,把他們培養成為志愿服務骨干,擔任特定服務小組、服務項目的負責人;發掘鄉村、社區專業人員、能工巧匠中的“智多星”,成為志愿服務的專業人才。二是加大志愿者培訓力度。針對不同的志愿者開發分類培訓項目和指導,以提升志愿者整體素質和專業服務水平。三是完善志愿者激勵機制建設,包括榮譽激勵、生活激勵、發展激勵等,使之成為能夠長期堅持、穩定發展的可靠隊伍。
要立足群眾需求,完善精準化供給機制。一是要摸準群眾需求清單。通過黨員干部走訪、志愿者上門、志愿服務小程序等多種渠道深入社區、農村,及時把握群眾需求,建立全面、合理的需求清單。二是要匯聚社會資源清單。匯聚機關企事業單位在便民服務、慈善關愛等方面的資源,建立包括人才、資金、場地、設備等在內的資源清單。三是要精心設計服務項目清單。按照“派單與點單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精準地把各平臺優質資源和公共服務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基層,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當家人”。
要構建支持體系,建立持續化保障機制。一是健全資金資源保障。在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鼓勵公益基金、社會資金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并對經費的使用、管理、監督做明確規定,形成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的資金投入機制。二是制定不同社會群體參與機制。通過制定“分類引導、資源共享”的制度細則、實施方案、激勵措施,有效引導和鼓勵黨員、各類社會組織、鄉村(社區)社團共同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大力提高公眾參與熱情,營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社會氛圍。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黨中央加強基層群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夯實執政基礎、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黨和人民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出了更高的建設要求和更全面的功能需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改進創新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機制”,就是要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走深走實,使其更好發揮出傳播黨的創新理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培育社會文明風尚、促進基層有效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斷豐富廣大懷川兒女精神世界,增強焦作文化底蘊與文化自信,更好地服務于焦作高質量發展。
要加強領導統籌,形成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一是圍繞“誰帶頭做”,完善“一把手”制度。各級黨組織領導要切實履行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第一責任人”職責,切實增強工作的推進力和執行力。二是圍繞“大家一起做”,建立協同運行機制。在設計和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方案時,應廣泛征求意見,換位思考、共建共享,制定與各部門、各單位、各機構聯動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制度和激勵措施,實現長期有效的協同發展。
要強化資源整合,完善多元化陣地建設機制。一是優化陣地建設,加強陣地的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對已掛牌的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按照“六有”標準進行優化提升,對尚未掛牌的抓緊推進。二是深化整合力度,持續推動“三中心”即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落地,實現資源的有效疊加,發揮最大功效。三是注重拓展延伸,除了線下陣地的建設,更要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線上網絡平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學習強國”網絡平臺,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融合,打造功能多樣化的網絡陣地,實現信息互通共享、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要壯大志愿力量,建立長效化志愿服務機制。一是壯大服務隊伍,優化志愿隊伍結構。發掘縣、鄉、村(社區)優秀黨員中的“領頭雁”,通過黨組織引領、村委員推動、志愿組織吸引,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發掘黨員、青年、婦女、老年志愿者中的“熱心人”,把他們培養成為志愿服務骨干,擔任特定服務小組、服務項目的負責人;發掘鄉村、社區專業人員、能工巧匠中的“智多星”,成為志愿服務的專業人才。二是加大志愿者培訓力度。針對不同的志愿者開發分類培訓項目和指導,以提升志愿者整體素質和專業服務水平。三是完善志愿者激勵機制建設,包括榮譽激勵、生活激勵、發展激勵等,使之成為能夠長期堅持、穩定發展的可靠隊伍。
要立足群眾需求,完善精準化供給機制。一是要摸準群眾需求清單。通過黨員干部走訪、志愿者上門、志愿服務小程序等多種渠道深入社區、農村,及時把握群眾需求,建立全面、合理的需求清單。二是要匯聚社會資源清單。匯聚機關企事業單位在便民服務、慈善關愛等方面的資源,建立包括人才、資金、場地、設備等在內的資源清單。三是要精心設計服務項目清單。按照“派單與點單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精準地把各平臺優質資源和公共服務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基層,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當家人”。
要構建支持體系,建立持續化保障機制。一是健全資金資源保障。在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鼓勵公益基金、社會資金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并對經費的使用、管理、監督做明確規定,形成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的資金投入機制。二是制定不同社會群體參與機制。通過制定“分類引導、資源共享”的制度細則、實施方案、激勵措施,有效引導和鼓勵黨員、各類社會組織、鄉村(社區)社團共同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大力提高公眾參與熱情,營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社會氛圍。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