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走中原 看三秋丨小紅薯大產業——秋收一線的農業現代化系列觀察之三
更新時間:2022-10-9 17:28:57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本報記者 譚勇

  這幾天,上蔡縣黃埠鎮小王營綠色生態甘薯種植基地的紅薯成熟了。

  為何稱之為綠色生態?基地負責人王留彥給出了答案:這里種植紅薯“五不用”,即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不用激素、不用轉基因。

  “紅薯干子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毙⊥鯛I村自古就有種植紅薯的傳統,曾經家家戶戶的生活離不開紅薯。戰爭年代及三年困難時期,面臨嚴峻糧食短缺危機,紅薯替代主食,挽救了無數老百姓的性命。

  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糧食產量年年增長,人們的生活有了保障,加上過去種植品種老化、產量不高,小王營村紅薯產業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紅薯渾身都是寶!”返鄉創業的王留彥看中了這一點,認為隨著人們養生保健意識的增強,紅薯的價值一定會被重新發掘。于是,他先后流轉了200多畝土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打造了小王營綠色生態甘薯種植基地,并以紅薯為原料研發出多種產品。其中,紅薯葉紅茶被資深茶藝師譽為茶界“新秀”,紅薯月餅被食品專家稱為開創了烘焙界“新路”。

  “紅薯葉紅茶、紅薯月餅、紅薯干、紅薯粉絲、紅薯葉面條、紅薯面條等一系列精加工農產品,延長了紅薯產業鏈,挖掘了紅薯的附加值!蓖趿魪┙o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往沒有深加工時,每畝收入大約幾千元錢,現在1畝地的產值在1萬元左右,理想狀態能達到1.5萬元。

  這讓村民們開了眼!皼]想到紅薯還能做這么多產品!我今年種了5畝地,1畝地大約產4000斤紅薯,明年我準備多種幾畝!贝迕裢醮焊锌,“這紅火的日子,還得靠紅薯!”

  “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帶著農民賺!蓖趿魪┯媱澯脙傻饺陼r間,以訂單農業、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模式,把小王營綠色生態甘薯種植基地發展到2000畝以上,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

  不僅是小王營村,我省作為紅薯生產大省,近幾年種植面積在400萬畝以上,產量達200萬噸以上,位居全國前列。

  “薯類具有產量高、耐貧瘠、耐干旱、抗鹽堿、生長季節短等優勢,其糧菜兼用、主副共食的特性,既是對大食物觀最好的詮釋,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的預備糧!眹腋适懋a業技術體系科學家、中國淀粉工業協會甘薯淀粉分會會長木泰華說,發達國家近年來出現了不少甘薯深加工的休閑食品、主食類產品。

  而在河南,以紅薯為主要原料的速食酸辣粉也叫響全國。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統計顯示,目前全國80%以上的速食酸辣粉是“河南造”。

  如今,開封市通許縣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酸辣粉生產加工基地,酸辣粉產能占全國中高端酸辣粉市場份額六成。為吸引甘薯全產業鏈企業到通許投資興業,省農業農村廳專門發布了《關于支持通許縣酸辣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8條意見支持通許酸辣粉產業發展。

  木泰華認為,河南可以將酸辣粉當作晉級甘薯深加工的重要抓手,通過科技創新引領河南甘薯全產業鏈迭代升級,賦予甘薯更大升值空間,根據精準營養和個性化以及特殊人群配餐需要,開發營養強化新型產品,用營養健康理念引領甘薯加工產業的發展。

  “淀粉是酸辣粉品質的‘芯片’,河南酸辣粉生產淀粉年需求量在10萬噸以上,但本土卻缺少紅薯淀粉規;a企業!蹦暇┺r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志剛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階段薯類生產的規;图s化程度不夠,仍以農村的家庭作坊、小規模加工企業為主。此外,薯類淀粉加工企業污水排放量大,且資源浪費嚴重,是環保執法監控重點行業。隨著大量的小作坊式薯類淀粉加工企業被關停并轉,優勢企業的競爭力正在進一步增強。

  “河南可以通過政策引領,一產往后延,涉足淀粉加工;二產兩頭連,數量和質量并重;三產走中高端!标愔緞偨ㄗh,河南酸辣粉產業應以方便酸辣粉產品為紐帶,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前不久,“中國酸辣粉之都”落戶通許!巴ㄔS要變打造酸辣粉‘生產’中心為‘產業’中心!敝袊嗣翊髮W品牌農業課題組副組長、福來咨詢總經理郝北海建議,在紅薯產業迭代升級的同時,形成“南有柳州螺螄粉、北有通許酸辣粉”的品牌效應。

文章編輯:陳東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走中原 看三秋丨小紅薯大產業——秋收一線的農業現代化系列觀察之三
2022-10-9 17:28:57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本報記者 譚勇

  這幾天,上蔡縣黃埠鎮小王營綠色生態甘薯種植基地的紅薯成熟了。

  為何稱之為綠色生態?基地負責人王留彥給出了答案:這里種植紅薯“五不用”,即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不用激素、不用轉基因。

  “紅薯干子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毙⊥鯛I村自古就有種植紅薯的傳統,曾經家家戶戶的生活離不開紅薯。戰爭年代及三年困難時期,面臨嚴峻糧食短缺危機,紅薯替代主食,挽救了無數老百姓的性命。

  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糧食產量年年增長,人們的生活有了保障,加上過去種植品種老化、產量不高,小王營村紅薯產業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紅薯渾身都是寶!”返鄉創業的王留彥看中了這一點,認為隨著人們養生保健意識的增強,紅薯的價值一定會被重新發掘。于是,他先后流轉了200多畝土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打造了小王營綠色生態甘薯種植基地,并以紅薯為原料研發出多種產品。其中,紅薯葉紅茶被資深茶藝師譽為茶界“新秀”,紅薯月餅被食品專家稱為開創了烘焙界“新路”。

  “紅薯葉紅茶、紅薯月餅、紅薯干、紅薯粉絲、紅薯葉面條、紅薯面條等一系列精加工農產品,延長了紅薯產業鏈,挖掘了紅薯的附加值!蓖趿魪┙o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往沒有深加工時,每畝收入大約幾千元錢,現在1畝地的產值在1萬元左右,理想狀態能達到1.5萬元。

  這讓村民們開了眼!皼]想到紅薯還能做這么多產品!我今年種了5畝地,1畝地大約產4000斤紅薯,明年我準備多種幾畝!贝迕裢醮焊锌,“這紅火的日子,還得靠紅薯!”

  “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帶著農民賺!蓖趿魪┯媱澯脙傻饺陼r間,以訂單農業、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模式,把小王營綠色生態甘薯種植基地發展到2000畝以上,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

  不僅是小王營村,我省作為紅薯生產大省,近幾年種植面積在400萬畝以上,產量達200萬噸以上,位居全國前列。

  “薯類具有產量高、耐貧瘠、耐干旱、抗鹽堿、生長季節短等優勢,其糧菜兼用、主副共食的特性,既是對大食物觀最好的詮釋,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的預備糧!眹腋适懋a業技術體系科學家、中國淀粉工業協會甘薯淀粉分會會長木泰華說,發達國家近年來出現了不少甘薯深加工的休閑食品、主食類產品。

  而在河南,以紅薯為主要原料的速食酸辣粉也叫響全國。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統計顯示,目前全國80%以上的速食酸辣粉是“河南造”。

  如今,開封市通許縣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酸辣粉生產加工基地,酸辣粉產能占全國中高端酸辣粉市場份額六成。為吸引甘薯全產業鏈企業到通許投資興業,省農業農村廳專門發布了《關于支持通許縣酸辣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8條意見支持通許酸辣粉產業發展。

  木泰華認為,河南可以將酸辣粉當作晉級甘薯深加工的重要抓手,通過科技創新引領河南甘薯全產業鏈迭代升級,賦予甘薯更大升值空間,根據精準營養和個性化以及特殊人群配餐需要,開發營養強化新型產品,用營養健康理念引領甘薯加工產業的發展。

  “淀粉是酸辣粉品質的‘芯片’,河南酸辣粉生產淀粉年需求量在10萬噸以上,但本土卻缺少紅薯淀粉規;a企業!蹦暇┺r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志剛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階段薯類生產的規;图s化程度不夠,仍以農村的家庭作坊、小規模加工企業為主。此外,薯類淀粉加工企業污水排放量大,且資源浪費嚴重,是環保執法監控重點行業。隨著大量的小作坊式薯類淀粉加工企業被關停并轉,優勢企業的競爭力正在進一步增強。

  “河南可以通過政策引領,一產往后延,涉足淀粉加工;二產兩頭連,數量和質量并重;三產走中高端!标愔緞偨ㄗh,河南酸辣粉產業應以方便酸辣粉產品為紐帶,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前不久,“中國酸辣粉之都”落戶通許!巴ㄔS要變打造酸辣粉‘生產’中心為‘產業’中心!敝袊嗣翊髮W品牌農業課題組副組長、福來咨詢總經理郝北海建議,在紅薯產業迭代升級的同時,形成“南有柳州螺螄粉、北有通許酸辣粉”的品牌效應。

文章編輯:陳東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色五月日韩中文在线|国语普通话对白国产|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入口|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亚洲 中文 自拍 另类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