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守護農業“芯片”!走進種子“諾亞方舟”
更新時間:2025/7/10 10:30:52    來源:新華社

  盛夏時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院農科東大道。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東門進入,遠遠就能看到一棟現代化的白色建筑。正面墻上,由“禾”與“重”組成的篆刻字“種”格外醒目。

  這里是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也是守護農作物種質資源的“諾亞方舟”——

  如同有了一些特定野生稻基因的留存,人類才能成功創制出超級雜交稻,很多種質資源蘊藏著潛在可利用基因,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但由于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很多種質資源在野外面臨著滅絕危機。將這些種質資源收集起來并進行科學保存,能延長它們的壽命,并在不斷進步的科技加持下,打開未來無限可能的空間。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種質資源保護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當前種業振興行動已邁入第5個年頭。作為種業振興的基礎工作,我國新保存了哪些重要種質資源?應用了哪些新技術,種質資源保存效果如何?近日,記者來到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一探究竟。

  走進5層樓高的種質庫,一間間寬敞明亮的庫房里整齊擺放著已經貼上二維碼、條形碼的種子瓶,試管苗容器,液氮罐。

  “在這里,每個種類的種子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敝袊r業科學院工作人員張金梅介紹說,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建立了第一座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但設計容量只有40萬份,且現代化水平較低。為了更好地實現種質資源的長期戰略保存,國家在2021年建成了這座新庫,總保存規模能達到150萬份。

  新庫里不僅繼續保存原有的種質資源,最新的種質資源也在源源不斷地保存進來。我國于2021年啟動的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摸清了農業資源“家底”的同時,也新收集到了一批優異、珍稀、特色資源。

  比如,來自西藏日喀則市崗巴縣海拔4750米的青稞,是世界上已知種植海拔最高的青稞品種,具有耐瘠薄、耐冷涼、抗旱性強的特點,對培育綠色新品種意義重大。

  山西翼城縣農民自留的稀有爆裂玉米品種“珍珠玉米”,籽粒鈣含量高,爆花率達99%以上,用于改良我國爆裂玉米品種,推廣后有望改變我國用于爆米花的玉米品種多數來源于進口的格局。

  “這些新收集到的‘寶貝們’正在陸續入庫中!睆埥鹈犯嬖V記者,種子錄進種質庫前,還需要經過分類學鑒定、查重去重、質量檢測等環節。與以前相比,新庫應用了更加現代、科學的技術。

  為了確保種子入庫的初始質量,入庫前會對種子進行質量檢測。以前多是由工作人員肉眼或顯微鏡觀察種子表面來檢測,現在則采用CT掃描檢查種子的完整度、飽滿度,還應用了電子傳感器和光譜等無損檢測技術,不僅效率更高,也減少了種子發芽檢測對種子的消耗。

  在保存能力上,新庫新增了試管苗庫、超低溫庫和DNA庫。張金梅解釋說,有一些作物不能產生種子或種子不能耐受低溫低濕的保存條件,就可以用超低溫庫和試管苗庫保存作物的莖尖、休眠芽、花粉等組織材料!艾F在我們有條件為種子量身定制更加科學的保存方案!彼f。

  穿過質量檢測室、種質庫房,來到了自動控制臺。記者從大屏幕上看到,靈活敏捷的機械臂將裝好種子、貼上標簽的瓶子送至傳送帶,由傳送帶送到傳送區后,上方的“蜘蛛手”就會自動抓取瓶子,放到種質箱內。之后,堆垛機會按照工作人員通過電腦系統下達的指令,將一個個箱子放到立體架上。

  “以前工作人員需要穿著棉衣在零下18攝氏度的低溫庫里登高爬梯存取這些種子,現在我們的立體架從以前的3、4米調高到了10多米,統一由機器處理,不僅庫房可利用空間更大,也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睆埥鹈繁硎。

  更大的庫容、更豐富的保存內容、更科學的保存技術,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是一扇窗口,展示出我國種質資源保護系統的日益完善。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了解到,通過科學規劃、統籌布局,我國正在加速建立健全國家農作物、畜禽和水產養殖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同時加快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和改良創制,真正搞清楚資源的特征特性和利用價值,更好服務育種創新。

  目前國家保存資源的基因型、表型鑒定比例分別超過60%和30%,由此產生的海量鑒定數據可為未來AI智慧育種提供基礎支撐。正在建設的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化平臺將于年內上線運行,加快資源有序共享交流。

  除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建成運行以外,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也投入運行,世界單體最大的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主體工程也在加緊建設。

  隨著一艘艘“諾亞方舟”建成并有序運轉,我國種質資源得到更好保護,也不斷種下更加美好的希望之種。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守護農業“芯片”!走進種子“諾亞方舟”
    2025/7/10 10:30:52    來源:新華社

      盛夏時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院農科東大道。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東門進入,遠遠就能看到一棟現代化的白色建筑。正面墻上,由“禾”與“重”組成的篆刻字“種”格外醒目。

      這里是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也是守護農作物種質資源的“諾亞方舟”——

      如同有了一些特定野生稻基因的留存,人類才能成功創制出超級雜交稻,很多種質資源蘊藏著潛在可利用基因,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但由于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很多種質資源在野外面臨著滅絕危機。將這些種質資源收集起來并進行科學保存,能延長它們的壽命,并在不斷進步的科技加持下,打開未來無限可能的空間。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種質資源保護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當前種業振興行動已邁入第5個年頭。作為種業振興的基礎工作,我國新保存了哪些重要種質資源?應用了哪些新技術,種質資源保存效果如何?近日,記者來到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一探究竟。

      走進5層樓高的種質庫,一間間寬敞明亮的庫房里整齊擺放著已經貼上二維碼、條形碼的種子瓶,試管苗容器,液氮罐。

      “在這里,每個種類的種子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敝袊r業科學院工作人員張金梅介紹說,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建立了第一座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但設計容量只有40萬份,且現代化水平較低。為了更好地實現種質資源的長期戰略保存,國家在2021年建成了這座新庫,總保存規模能達到150萬份。

      新庫里不僅繼續保存原有的種質資源,最新的種質資源也在源源不斷地保存進來。我國于2021年啟動的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摸清了農業資源“家底”的同時,也新收集到了一批優異、珍稀、特色資源。

      比如,來自西藏日喀則市崗巴縣海拔4750米的青稞,是世界上已知種植海拔最高的青稞品種,具有耐瘠薄、耐冷涼、抗旱性強的特點,對培育綠色新品種意義重大。

      山西翼城縣農民自留的稀有爆裂玉米品種“珍珠玉米”,籽粒鈣含量高,爆花率達99%以上,用于改良我國爆裂玉米品種,推廣后有望改變我國用于爆米花的玉米品種多數來源于進口的格局。

      “這些新收集到的‘寶貝們’正在陸續入庫中!睆埥鹈犯嬖V記者,種子錄進種質庫前,還需要經過分類學鑒定、查重去重、質量檢測等環節。與以前相比,新庫應用了更加現代、科學的技術。

      為了確保種子入庫的初始質量,入庫前會對種子進行質量檢測。以前多是由工作人員肉眼或顯微鏡觀察種子表面來檢測,現在則采用CT掃描檢查種子的完整度、飽滿度,還應用了電子傳感器和光譜等無損檢測技術,不僅效率更高,也減少了種子發芽檢測對種子的消耗。

      在保存能力上,新庫新增了試管苗庫、超低溫庫和DNA庫。張金梅解釋說,有一些作物不能產生種子或種子不能耐受低溫低濕的保存條件,就可以用超低溫庫和試管苗庫保存作物的莖尖、休眠芽、花粉等組織材料!艾F在我們有條件為種子量身定制更加科學的保存方案!彼f。

      穿過質量檢測室、種質庫房,來到了自動控制臺。記者從大屏幕上看到,靈活敏捷的機械臂將裝好種子、貼上標簽的瓶子送至傳送帶,由傳送帶送到傳送區后,上方的“蜘蛛手”就會自動抓取瓶子,放到種質箱內。之后,堆垛機會按照工作人員通過電腦系統下達的指令,將一個個箱子放到立體架上。

      “以前工作人員需要穿著棉衣在零下18攝氏度的低溫庫里登高爬梯存取這些種子,現在我們的立體架從以前的3、4米調高到了10多米,統一由機器處理,不僅庫房可利用空間更大,也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睆埥鹈繁硎。

      更大的庫容、更豐富的保存內容、更科學的保存技術,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是一扇窗口,展示出我國種質資源保護系統的日益完善。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了解到,通過科學規劃、統籌布局,我國正在加速建立健全國家農作物、畜禽和水產養殖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同時加快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和改良創制,真正搞清楚資源的特征特性和利用價值,更好服務育種創新。

      目前國家保存資源的基因型、表型鑒定比例分別超過60%和30%,由此產生的海量鑒定數據可為未來AI智慧育種提供基礎支撐。正在建設的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化平臺將于年內上線運行,加快資源有序共享交流。

      除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建成運行以外,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也投入運行,世界單體最大的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主體工程也在加緊建設。

      隨著一艘艘“諾亞方舟”建成并有序運轉,我國種質資源得到更好保護,也不斷種下更加美好的希望之種。

    文章編輯:李燦 
     
    相關信息:
    點贊新疆發展成果 領略文化交融魅力
    椒“傲”與藥“強” 江西涉農產業向未來
    倫敦股市9日上漲
    “一國一品”倡議加速實施 南南合作助力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
    國際油價9日微漲
    紐約股市三大股指9日上漲
    202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1000億件
    積極開展個人養老金宣傳活動
    以工代賑,“賑”出民生新希望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色五月日韩中文在线|国语普通话对白国产|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入口|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亚洲 中文 自拍 另类 小说